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建議對象:一般大眾|

「想想歷史」是史博館首次執行的公共藝術計畫,由害喜影音綜藝有限公司從「記起、記憶和紀念」切入,以共同體的想像為核心,偕同三位藝術家張紋瑄《倒數第二個箱子》(位於三樓常設展空間)、雪克《誰在寫歷史?》(位於地下一樓空間)及劉千瑋《懷舊是危險的嗎—還我河山》(位於庭院廣場)三件作品矗立於館內外不同空間,與觀眾產生新的互動和對話。

張紋瑄《倒數第二個箱子》位於三樓常設展空間,發想自史博館在 1969 至 1986 年推行的「中華文物箱」,在這個文化外交計畫中,文物保存與政治宣傳被揉雜成複合物。張紋瑄透過物件劇場及諧擬博物館開放式典藏庫的物件裝置,以一則圍繞著過去與當下物件所展開的家族寓言,回應物件、敘事及認同間的曖昧多義。

雪克《誰在寫歷史?》位於地下一樓空間,這是 12 名高中生與雪克的共同創作。藝術家與來自台灣各城市的年輕參與者進行為期三個月的讀書會、工作坊與實作。參與者以行為藝術的形式詮釋並再現各自的認同建構經驗。爾後,雪克以電影影像語言,來書寫這群青少年的小歷史。

劉千瑋《懷舊是危險的嗎—還我河山》位於庭院廣場一側,是以史博館整建工程中所汰換的老舊屋瓦、地磚製作公共座椅,並將規劃移除自71年豎立於庭園一隅、刻有清末民國文人周承忠從岳飛墨跡集字的「還我河山」石碑,打磨、重置、構成全新的公共雕塑。作品呈現了某個時代人們對國族的想望,石碑的位置與周圍環境改變後,「還我河山」也以同音異義提供觀眾對於臺灣自然環境河山永續的回應。這四字的來源脈絡正好可作為對過去、現在、未來的思考。

想想歷史公共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