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歷史博物館是臺灣少數兼具傳統書畫、器物、現代西畫與當代藝術展覽及典藏基礎的綜合型博物館,始終秉持著分享藝術與文物收藏知識的使命,致力於在社會大眾與學術界之間架起友善的對話橋樑。自成立以來,史博館承辦了無數展覽,涵蓋中外藝術大師...
日期:2025-01-17 ~ 2025-03-23
「書法是生動的建築,建築是立體的書法。」— 漢寶德 2024年為漢寶德逝世十週年,為紀念這位傑出的文化巨擘,文化部推動系列展覽,由史博館辦理此次書法展覽呈現創作的完整面貌,藉此擴大展覽效益。 ӌ...
日期:2024-11-30 ~ 2025-02-23
國立歷史博物館隨同升級發展計畫,完成「想想歷史」公共藝術計畫。以三件作品設置於館內外不同空間,與觀眾產生新的互動和對話。以此為起點再延伸,藉由展覽形式突顯計畫的公眾性與教育性,邀請觀眾不只是藝術作品的觀賞者,在持續變奏的時間之流,也是歷史的參與者、創造者與思...
日期:2024-11-05 ~ 2025-01-12
十九世紀中葉的巴黎在諸多條件的匯聚下,成為世界藝術之都,「留法」遂成為許多亞洲藝術家嚮往的藝術之旅。常玉在1921年隨著「勤工儉學」的浪潮抵達巴黎,躋身於第一代留法藝術家,也趕赴了1900年至1960年間因世界各地藝術家群聚而形成的ӎ...
日期:2024-09-13 ~ 2024-12-08
2024年4月3日上午7時58分,天搖地動,自921後最大規模的地震震動了整座島嶼。位於震央的花蓮受到最大的損害。地震帶來的人事物傷亡及災害訊息隨之而來,如其後不曾止歇的餘震般搖晃著我們。位於板塊交界處的臺灣為大自然所垂愛,擁有各色美麗的地景與豐...
日期:2024-06-25 ~ 2024-08-25
南海荷風 —201展廳、202展廳自1916年日治時期的迎賓館至戰後國立歷史博物館的成立,無論是古樸典雅的日治木造建築,還是巍峨華麗的紅牆綠瓦北方宮殿式建築,這棟建築在百多年來經歷了多次轉變,卻依然矗立在台北知名的植物園荷花池畔,早已成為國人共同的記憶並成為台北植物園知名的...
佛教自兩千多年前在印度發源以來,逐步傳播到世界各地,對人類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在這一過程中,佛教造像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傳播佛教教義、弘揚佛教精神的重要媒介。不僅是宗教的象徵,更是藝術與文化的結晶,凝聚了信仰、哲學和美學。漢代時,佛教傳入中原後,逐漸廣泛流行,伴...
國立歷史博物館建館近70周年,體現著臺灣公立博物館的開創軌跡,與藝術家楊英風標誌性的景觀雕塑核心精神—藝術、環境與人,共同呼應著當代博物館致力的社會責任與包容性。史博館於楊英風百年冥誕前夕,與楊英風美術館共同主辦「英風百年—楊英風藝術大展{...
日期:2024-05-18 ~ 2024-08-18
本館擔負為國典藏之重任,建館之初,即受到諸多藝壇前輩關注,如:于右任先生特為本館撰寫「建館記」序文,筆墨堪為國寶;以及諸多傑出藝術家生平重要展覽,也都在本館舉行,如:溥心畬在臺首展、張大千返國畫展、黃君璧回顧展、林玉山百歲紀念展&...
日期:2024-02-21 ~ 2024-06-16
國立歷史博物館(簡稱「史博館」)於 1955年12月4日創設,為臺灣戰後最早成立的國家級博物館,典藏多件國寶與重要古物,館舍為歷史建築,基地處植物園遺址範圍,可謂集多樣文化資產內涵於一身。特別是長年矗立於植物園荷花池畔的紅牆綠瓦顯眼地標─史博館館舍建築,它的歷...
日期:2024-02-21 ~ 2024-10-13
「五月」與「東方」是兩個成立於1950年代末期的畫會,在1957年5月和11月先後推出首展,帶動了臺灣藝壇整體創作風向的改變,成為戰後臺灣美術史重要指標,也是「現代繪畫運動」萌發的關鍵力量。創立於1955年的國立歷史...
日期:2024-02-21 ~ 2024-04-28
書法是表現漢字形體美韻的藝術,是美的書寫。任容清老師在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藝文研習書法課程教學,自民國87年8月(秋季班)到110年(春季班)一直努力推廣書法藝術,其對書法的認真、執著令人敬佩。惜其於110年5月3日辭世,為肯定其書法藝術成就及緬懷大師風範,臺中市政府文化局特別策辦紀念展...
日期:2023-12-23 ~ 202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