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文化部為推動重建臺灣藝術史工作,特委託國立歷史博物館辦理「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專案計畫。為全面推動重建臺灣藝術史研究,本計畫包含三項子計畫,分別為:「子計畫一、設立專案辦公室」、「子計畫二、重建臺灣藝術史特展」及「子計畫三、臺灣美術史知識庫計畫-臺灣美術史知識的體系化」
  • 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專案辦公室.jpg

    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專案辦公室

    一、定期綜整文化部有關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之相關研究案,並以研究為基礎,研擬政策建議。
    二、連結國際與世界藝術史,並與民間專業社群進行橫向合作。
    三、邀集從事臺灣藝術史研究之文化部所屬機關、各縣市美術館與學術機構,不定期召開研究群工作會議,以蒐整相關建議,做為政策研擬參考。

  • 臺灣藝術走讀地圖臺北篇.jpg

    史博館「臺灣藝術走讀地圖 臺北篇」

    響應文化部2019世界閱讀日「走讀臺灣」的主題,本館特製「臺灣藝術走讀地圖 臺北篇」,以10件史博館精采典藏為走讀場域串連點,呈現首都文化雙軸線中「藝術及博物館廊帶」上重要文化藝術景點,並拍攝十支360度環景影片,掃描本地圖上Qrcode條碼,可以讀取多元圖文影像資料。歡迎下載,點選連結:史博館「臺灣藝術走讀地圖 臺北篇」

  • 臺灣美術采光書籍封面.jpg

    《臺灣美術采光》新書發表

    1999年,林玉山教授獲頒第十九屆「行政院文化獎」後,即將獎金併同個人積蓄捐贈新臺幣貳百萬元於本館設置「林玉山先生美術研究獎」,迄今(2019)年已辦理8屆,對提升臺灣美術研究風氣貢獻良多。本館為感謝林教授當年於本館設置此研究獎的美意,特別集結第一屆至第八屆「林玉山先生美術研究獎」之獲獎論文,成冊出版。《臺灣美術采光:林玉山先生美術研究獎歷屆獲獎論文集》共計13萬字,圖版約150幀,內容豐富精采,展現本館十餘年來經營「林玉山先生美術研究獎」所累積的豐碩學術成果。

  • 「陳澄波與他的書畫收藏」特展學術推廣活動.jpg

    「陳澄波與他的書畫收藏」特展學術推廣活動成果回顧

    本次學術推廣活動搭配【線條到網絡—陳澄波與他的書畫收藏】特展,共計六場次,參與人次達418人次,邀請國內外學者、專家與相關從業人員與大眾分享陳澄波對臺灣美術史的意義與價值,以及近現代美術運動中,東北亞文化如何在藝術家間相互傳遞,交織成一個新網絡。點選連結:活動成果回顧「另開新視窗」


  • 臺灣藝術史的書寫系列演講.jpg

    臺灣藝術史的書寫系列演講 活動成果回顧

    本次系列演講邀請廖新田、徐文琴、林保堯、謝里法、林曼麗、邱琳婷、蕭瓊瑞、李欽賢等8位臺灣藝術史書寫推動者,分別於3月6日、7日,共139名觀眾分享自身參與的藝術史書寫經驗與技藝,傳承相關成果,並增進重建臺灣藝術史的潛在能量,整合學界與民間的力量一同發掘臺灣藝術史的意義與價值。點選連結:活動成果回顧「另開新視窗」


  • 1217_01.jpg

    書寫臺灣藝術史精華影片

    文化部推動重建臺灣藝術始計畫,辦理「臺灣藝術史的書寫」系列演講。兩日系列演講,濃縮為十二分鐘的香醇,品嘗臺灣藝術、回味臺灣藝術,來點,臺灣藝術史的後勁與雋永。點選觀看:書寫臺灣藝術始精華片段「另開新視窗」


  • 309.jpg

    《臺灣藝術史的書寫─重建臺灣藝術史學術演講系列實錄》

    為強化臺灣人民對所生長的土地的認識與認同以落實文化部「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之目標,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專案辦公室分別於109年3月6日、7日辦理「臺灣藝術史的書寫系列演講」,邀請臺灣藝術史學者林曼麗、林保堯、謝里法、李欽賢、蕭瓊瑞、徐文琴、廖新田、邱琳婷等8位講者,分享並回顧其所完成的藝術史書寫及論述,期盼有更多的朋友投入「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書寫自身對這篇土地的關愛的故事。點選參閱:《臺灣藝術史的書寫─重建臺灣藝術史學術演講系列實錄》.pdf


  • 01.jpg

    臺灣藝術民間機構訪談紀錄(一)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

    「張啟華(1910-1987)文化藝術基金會」以發揚藝術文化生活教育,提昇社會人文品質,推廣安寧療護、藝術治療相關活動及生命教育關懷理念等為宗旨。有感於家族面對生命之盡的悲痛,將自身的悲傷昇華為推廣生命議題的使命,辦理非正規教育體系下之藝術與生活、安寧與關懷、藝術療癒、生命教育等相關課程,結合藝術推廣及安寧療護,期盼人們對於生死議題能有更正向的態度,以發掘生命的深度與廣度。

    影片連結(另開新視窗)https://youtu.be/ItedmfaUV34

  • 02.jpg

    臺灣藝術民間機構訪談紀錄(二)李梅樹紀念館

    「李梅樹紀念館」典藏李梅樹(1902-1983)作品、手稿等千餘件,相關文物上萬件,致力於妥善保存、數位化等,將藝術家之作永久留傳。另除了實體作品以外,並與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國家圖書館等合作將四百餘件手稿登錄整理為數位典藏。該館自創立以來,一直致力於推廣美術教育及三峽祖師廟傳統藝術之美學,更自2012年起主辦「梅樹月」藝術文化活動,透過系列展覽,傳承與發揚李梅樹熱愛鄉土的精神,以藝術串接這塊土地的歷史記憶。

    影片連結(另開新視窗)https://youtu.be/hBwvAj4hM3M

  • 03.jpg

    臺灣藝術民間機構訪談紀錄(三)蒲添生雕塑紀念館

    為紀念蒲添生(1912-1996)一生的藝術成就,其家屬特將蒲添生故居住所及工作場所整建為「蒲添生雕塑紀念館」,本著藝術生活化、普及化及回饋社會的理念,免費對民眾開放參觀,並積極和學校、社教團體、社區合作。雕塑屬於立體作品,縱使看不到,經由觸摸較容易感受及體會,因此該館擴大層面,將蒲添生之雕塑藝術予社會弱勢團體分享,透過「觸摸藝術」推廣文化平權,讓視障族群透過雙手撫摸雕塑作品,親身來感受雕塑藝術之美。

    影片連結(另開新視窗)https://youtu.be/I2lZHP3ckmU

  • 04.jpg

    臺灣藝術民間機構訪談紀錄(四)李澤藩美術館

    李澤藩(1907-1989)對於臺灣美術教育影響深遠,其子女們感念父親對於社會文化之教育和藝術風氣提升的努力,成立「李澤藩美術館」保存推廣,並針對他的畫作進行研究、建檔與數位化工作,以促進國內學校美術教育之研究與教學為宗旨,設立相關獎學金,鼓勵更多年輕人在美術與教育生涯中,能像李澤藩一樣,為自己及他人創造出美滿的人生。

    影片連結(另開新視窗)https://youtu.be/RY5tnZSMr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