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館藏國畫《寶島長春圖》修護與紀錄攝製案

  • 公告日期:2021-12-01

【修護期程】109年9月至110年11月
【修護單位】三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基本資料】
典藏編號:74-00255
品名:《寶島長春圖》(文物資訊另開視窗)
作者:張大千、黃君璧、張穀年、胡克敏、李奇茂、范伯洪、羅芳、蘇峰男、羅振賢、蔡友
年代:1982年
尺寸:縱241 橫6571 公分 (含鏡片裝裱)
材質:絹本水墨

【藏品簡述】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藏《寶島長春圖》(館藏編號74-00255)。為慶祝中華民國建國70年。本館當時館長何浩天、顧問姚夢谷等人提出籌劃寶島長春圖的構想,立即得到畫壇大師與藝文界人士熱烈響應。歷經數次環島寫生與參考軍方提供的空拍照片,共同繪製此幅設色水墨山水巨作長卷。
全圖畫卷風光始於基隆北海岸野柳、金山的海浪,經雲霞壯麗的大霸尖山、至太魯閣,再到阿里山、嘉南平原、高雄港與屏東鵝鑾鼻,壯闊的寶島山水名勝與十大建設,由北至南盡收眼底,是本館重要的臺灣水墨代表作。

【文物狀況】
由於作品尺幅巨大、重量以及捲收方式等條件限制,作品畫心和整體裱件有外觀、結構、生物性等多種類型的劣化狀況。畫心部分包括多處表面髒污、摺痕、明顯的點狀深棕色褐斑,厚薄不均、以及因過往捲收擠壓而造成的新摺痕與鑲接翹起脫糊等情形。裝裱材料則主要在邊緣和畫心鑲接處上的結構破損,包含翹起、磨損、缺失、摺痕、釘孔、鑲接處結構斷裂、擠壓等情形。掛耳處則多有嚴重磨損、斷裂,甚至缺失的問題,已無使用功能。此外,裱件背面的覆褙紙層則在多處有明顯髒污、漬痕、褐斑、鐵鏽痕,以及指紋與膠漬等人為所形成的痕跡。

【修護過程】
依序進行畫作狀況檢視、溶劑測試、表面除塵、媒材加固、結構補強、移除標籤、膠漬與掛耳、減緩褐斑與摺痕、厚度調整、加托覆褙、上板乾燥、全色與製作新保存措施等修護程序。並將過程拍攝製作完整修護紀錄影片。

【影片連結】
《寶島長春圖》因高2.4長65公尺的巨大畫幅,而形成佈卸展覽、典藏保存與修護處理的高困難度,藉由此次計畫執行機會,將40年來於國內外各大小展覽所造成的結構性損傷與經年累月的劣化狀況,進行結構補強與病癥減緩的低干預性修護處理。
修護完成的畫作,存放於量身訂製可調濕的保存箱中,並特別拍攝記錄下這史無前例的巨幅絹本水墨的修護過程,與本館之前攝製「史博製造之《寶島長春圖》」紀錄影片相輔相成,在探視尋訪歷史片段軌跡後,藉由修護過程,拼湊完整另一塊畫作材料與技術的詳實紀錄。

影片連結(另開視窗):
館藏《寶島長春圖》修護紀錄片(完整版)16:40
♦ 館藏《寶島長春圖》修護紀錄片(短版)06:17
♦ 館藏《寶島長春圖》修護紀錄片(英語完整版)16:40
♦ 館藏《寶島長春圖》修護紀錄片(英語短版)06:17
♦ 寶島長春圖 Formosa Evergreen Scr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