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歷史文物》320期,一探臺灣戰後藝術脈動!

  • 更新日期:2024-04-25

史博館開幕特展看了嗎?開幕有兩特展,一是於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2 至4 樓的「五月與東方──臺灣現代藝術運動的萌發」特展,另一是史博館1 至2 樓的「筆墨豐碑—史博館藏之書畫重寶」。說的正是戰後臺灣的藝術發展。 

言及這段時間的藝術,往往在「傳統—現代」、 「東方—西方」之間提出不同的定義與區分。而藝術發展在各自形成歷史的過程中,發生交鋒,撞擊出火花,同生,亦同在。究竟臺灣映照出怎生藝術面貌?尋此思路,本期封面故事以「折射之島──戰後臺灣藝術脈動」提出探問。 

封面故事首先專訪到兩位特展策展人,「五月與東方」的蕭瓊瑞教授、「筆墨豐碑」的蔡耀慶副研究員,訴說展覽的幕前幕後,而作為策展人的他們,又推薦了哪些不容錯過的精采作品?接著,以「折射之島事件簿」開展本次專題重要的歷史事件,除了鋪陳經緯,亦引領出三篇涵蓋不同議題的專文:臺灣藝術史研究者劉錡豫,以美術史的斷裂與嫁接切入,一探戰後政權轉移下畫壇藝術交流的幾個面向;獨立策展人高森信男,從冷戰視角觀察外交如何交織、影響了藝術發展;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所長文貞姬,則以「女性」、「東亞」作為關鍵字,反思過往陽性的抽象藝術史。特別企劃單元,從封面故事延伸出兩篇深度專文。臺灣藝術史研究者李孟學,從戰後藝文政策分析水墨畫背後的文化意義;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沈裕昌,再讀徐復觀〈現代藝術的歸趨〉,發現現代繪畫論戰在對錯之外,有關機械與人文主義的重要質問。 

看展覽,也看《歷史文物》!期待在作品與專論間,激盪出更多有趣的思考。 

 電子書連結(另開視窗):https://www.nmh.gov.tw/News_card.aspx?n=7037&sms=14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