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年度國立歷史博物館藝術獎助學金之劉延濤獎、傅狷夫獎得獎名單公告
更新日期:2022.11.17
一、劉延濤獎
得獎者:張峰銘,〈心之所象〉
本年度「劉延濤獎」已於111年11月2日評審完畢,經過專家學者的審慎評選後,由新生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美術講師張峰銘先生獲獎,得獎作品為〈心之所象〉,將於111年12月2日國立歷史博物館館慶時頒獎。
劉延濤獎,係以劉延濤先生捐出書畫材料費新台幣二百萬元以及王廣亞先生捐贈新台幣一百萬元為基金,並以其孳息發放獎學金。劉延濤(1908-1998),別號慕黃,生於清河南省鞏縣,逝世於臺灣永和。曾任監察委員。協助于右任十次編修「標準草書」,並著有中國第一本系統性法書論著《草書通論》。其繪畫以芥子園畫譜啟蒙,故其許多以四君子為題之作,可見受畫譜範本中構圖的影響。後師法清初四僧、元四家、宋北宗山水,畫面表現多用墨筆,筆墨清逸、講究意境涵養,為文人畫典型。
二、傅狷夫獎
得獎者:魏可欣,〈新臺灣山水的基石:論傅狷夫《山水畫法初階》〉
本年度「傅狷夫獎」業於111年11月10日經評審委員書面審查完畢,並決選由魏可欣小姐獲獎,將於111年12月2日國立歷史博物館館慶當日頒獎。
傅狷夫獎,係以傅狷夫先生捐出之書畫材料費新臺幣301萬7,000元為基金,並以其孳息發放獎學金。傅狷夫(1910-2007),本名傅抱青,號覺翁。1910年生於杭州,幼承庭訓,17歲時正式入西泠書畫社,拜師王潛樓先生習畫。1937年因抗戰入蜀,受陳之佛先生啟發,師法自然,將入蜀所見之山容水色,化為作畫的題材。1949年來台,1967年獲教育部文藝獎,在1990年移居舊金山。1991年獲第十七屆國家文藝獎書畫藝術創作類,1998年獲行政院文化獎,2000獲文建會第三屆文馨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