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歷史博物館成立於民國44年,自101年5月20日起改隸於文化部,本館為戰後臺灣成立的國家級博物館,也是臺灣博物館群的先鋒者。史博館歷經67年歲月,舉辦過2000多檔膾炙人口的經典展覽,扮演國家文物典藏、展覽場域與研究詮釋的重要角色,對臺灣的社會教育與文化藝術影響深遠,其文化能量有目共睹。
史博館於107年展開閉館整建任務,歷時多年,準備迎向重新開館的璀璨新局。史博籌備重新開館期間,全體同仁積極落實五大執行目標:一、硬軟並重,積極推進;二、盤點整合,擴深藝史;三、公共參與,策略聯盟;四、多元跨域,無牆博館;五、全民資產,藝術經濟。以史博館為核心,逐步拓展到國內中央與地方各館舍,統合各方館藏,發揮史博最大效益。
史博館全體同仁齊心推動史博升級發展計畫,致力達成館舍重整使命與任務,包括史博修復再利用第一期工程即將竣工,第二期工程室內裝修及景觀工程亦同步推進。史博致力博物館硬體工程之重整,也強化軟體服務之多元化,諸如規劃辦理相關展覽和活動,打造館藏活化之創意與行銷整合,推動同業與異業之策略結盟,完備的志工培訓等資源導入,以榮譽、責任打造「史博68・璀璨永續」新氣象。
國立歷史博物館是臺灣近現代美術發展最重要的機構,感謝歷任館長積極推展館務,打造臺灣文化、歷史及藝術主體性的良好基石。史博館優質轉型、蛻變,以嶄新的面貌,提供全民更優質舒適的服務,史博將全力以赴,以「連結、參與、創新、共融、永續」五大核心價值,交織臺灣文化的多元與現代性,推動藝術典藏全民共享,帶動藝術經濟,提供全民更美好的文化環境,讓世界看見臺灣的藝術能量。